天津市蓟州区素有栽植梨树的传统,在这座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里,共计有梨树5万余株,其中不乏几百年的高龄古树。每逢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梨花竞相开放。其时青白似玉、芬芳如兰,白茫茫一片花海轻云漫卷般拂过大山内外,香飘十里。因此年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蓟北山区,只为观赏这片“香雪海”。
去蓟北山区看梨花,景色最佳处莫过于团山子村梨园。梨园占地上百亩,内有梨树几千株,连续举办了11届的“梨园情旅游文化节”每年都在此开幕。年四月中旬第一个周末,也是第十一届旅游文化节过后的第一个周末,我们计划周五请半天假去看梨花,原因自然是避免拥挤。
团山子村位于蓟州区下营镇马营公路以北,毗邻郭家沟,公路以南是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梨园就在村子与保护区之间的缓坡上。从市区到团山子村梨园大约需要3个小时,由于我们中途去了武清南辛庄观赏油菜花田,所以来到目的地时,已经下午四点半了。
此时游客很少,并且多数都在往外走,偌大一个梨园横在山岭之下,显得沉凝静谧。站在桥头望过去:远处山峦起伏,山下花开胜雪,还有若干单株梨树星星点点散布在山上,夕阳辉映下美景如画卷,只一眼便觉得不虚此行。
走进梨园,内有观景步道缓缓延伸至远方,沿步道一路前行,两侧梨花荫处尽是百年古树。为烘托节日气氛,树枝上挂了不少红灯笼,这里也是梨花节主会场。没来之前只知春季赏桃花,没想到漫天梨花竟也如此美丽,难怪古人曾有佳句描述此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抬头仰望那繁花点点,新的生命在枝头绽放,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更如青春般灿烂,令人不知不觉就会陶醉其中。
一树梨花多半已经盛开,却也有少部分含苞待放,一簇簇拥在枝头,露出点点花蕊,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半掩花房的新生花朵更令人期待,饮酒微醉时就已恰到好处。其实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凡事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更能让他人敬服,行事过度则会过犹不及。
阳春三月,蓟北山区寒潮已退,游园踏青正当时。林间小径上,慕名前来观景的游客,三三两两徜徉在这繁花世界里,沐浴着阳光,感受着浓浓春意。此刻,暖风微醺、岁月静美。
行至半山处,有木亭供游人休息,一树梨花俏立在侧,高贵雍容的外表不失素洁淡雅,风姿绰约中却又美而不俗,让人一看便心生明净。古代文人墨客多对梨花赞誉有加,并且常常用来形容自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坡先生的佳句用在此处正合诗意。
继续上行至高处,走到没有路的时候向下俯瞰,只见茫茫花海铺满山坡。梨花新开、杏花凋谢,黛青新绿中又掩映着失落粉红,一片醉人美景尽收眼底。“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一曲《如梦令》道尽红尘滋味,勘破世情冷暖。虽不是指梨花与杏花,但用在此处也颇为贴切。
举目四顾,群芳环绕间,这座彩墨花山便如一幅美妙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远观风光无限,细看气韵非凡;登高远望则心旷神怡,细细揣摩便可识髓知味,此处确是个极佳的观景所在。
梨园很大,不止一片区域可以观景,下山后我们又沿着另一条小径走向西边。这里游人更少,山坡上荒草遍地,路边梨树繁茂纷荫。一对恋人漫步在林间小路上,相互依偎着,尽享这美好时光。殊不知,大自然正因为有了情感的滋润,才能更显美妙。
夕阳下,一株古梨树挺立在荒草间,看样子有些年头了。虽隐没于林中,但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沧桑古拙,却令它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看一眼便不能忘怀。这让我有了一丝明悟:生不逢时也好、怀才不遇也罢,都是失败者美化自己的借口。如这株梨树一般,只要心存执念、坚毅顽强,任凭雨打风吹也不忘初心,就必定会在这世间脱颖而出。
路漫漫、山行渐远,当夕阳快要落山时,我们踏上了归途。在梨园走这一遭,美景看了不少,又多了些许感悟,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