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队运动员陈桦,当年中长距离自由泳的“大姐大”,是领衔浙江泳*崛起的著名杭州籍游泳运动员。年,在国家游泳队整体状态较为低迷的曼谷亚运会上,16岁的陈桦首次代表国家参赛就一人独得3块金牌。此后她凭借数年如一日顽强苦练蓄积的强劲实力,陆续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世界杯短池系列赛等国际大赛上获得8次世界冠*。作为20世纪末浙江游泳队的灵*人物,陈桦身上有一种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是那个时期省队和国家队的队员们学习的榜样。
我在采访了陈桦的启蒙教练吴霞君以后,通过吴霞君教练联络到了陈桦在省队时的教练朱志根。朱志根对弟子当年取得的成绩评价颇高,认为浙江游泳队的辉煌就是从陈桦开始的。年11月28日上午,我来到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馆,对已担任省游泳队教练十几年的陈桦进行了首次采访。初次见面,陈桦给人的印象跟运动员时期的她完全不一样。现实中的陈桦,皮肤白皙,眉眼生动,分明是一位清爽、温婉的江南女子。只有当她拿起秒表,给泳池中的运动员作训练指导的时候,从她专注的表情和干练的手势中,还可以感受到一点昔日泳坛“猛女”的豪爽风姿。
陈桦,年生于杭州市下城区朝晖一区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陈桦出生的时代,正是城市居民生活逐渐改善的改革开放初期,她也是计划生育*策开始实施后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和当时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一样,她家虽然经济上还不是很宽裕,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都不吝投入。陈桦是个女孩,在父母的观念里,女孩应该学一点琴棋书画,所以她在孩提时期没少参加青少年宫举办的艺术类培训班,比如她上过舞蹈班,还上过音乐班,练过较长时间的手风琴。
年,陈桦还在读幼儿园大班。这年暑假,因为练手风琴进步不快,她常被恨铁不成钢的妈妈训斥得哇哇直哭。每当这时候,爸爸就像及时赶到的救兵,赶紧抱起陈桦去运河对岸离家很近的天水游泳池“轻松轻松”。和练手风琴时的无可奈何相比,陈桦一碰到水就展现出活泼的天性,在浅水池里扑腾来扑腾去,玩得不亦乐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年那期本意只是让她玩玩水的“双包班”上,水感极佳的陈桦被市游泳队的魏珠教练一眼看中。魏教练就去和陈爸爸商量,希望他将陈桦送到游泳队来训练。
“手风琴和游泳,你选哪一个?”父母问。“游泳!”陈桦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一选,就选定了之后的人生道路。年秋天的开学季,陈桦进了吴霞君和魏珠两位教练搭档的游泳组,没有一点体育天赋的父母全力以赴地支持女儿。陈桦记得,第一堂训练课结束后,她带回家一项练憋气的“作业”,她在放了水的脸盆里练憋气的时候,妈妈一边按着她的头一边倒计时数数。她刚学蛙泳的时候,星期天有半天休息,妈妈让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在凳子上练习蛙泳的动作。最寒冷的冬天,妈妈冒着刺骨的寒风,骑自行车带着她去离家七八里的老浙大室内游泳池训练。结果,自行车在结了冰的马路上滑倒,妈妈被甩了出去,摔得鼻青脸肿。爸爸有一个专门帮陈桦记成绩的笔记本,除了记录成绩,还会写下一些勉励的话。
陈桦小时候特别能吃苦。年10月底,天已经凉了,但大学路游泳池的水并没有加温,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起水时冻得牙齿打战,就不送孩子去训练了。当时陈桦的父母也很心疼女儿,内心有过动摇,但陈桦坚定地向他们表明了她喜欢游泳的态度。除非万不得已,热爱游泳的她从不请假。陈桦读四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她每天训练回家都喊肚子疼,吃胃炎冲剂没效果,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肠胃炎,于是吃药打针挂吊瓶,但她仍天天坚持训练,拦也拦不住。有一天,陈桦湿漉漉地上水之后,面色苍白,坐在泳池边不能动了。妈医院,确诊是阑尾炎,而且已经穿孔,引起了腹膜炎。陈桦立即被送进了手术室,妈妈为此非常自责。手术后,医生嘱咐休息三个月,三个月还不到,想念小伙伴和教练的陈桦就一遍遍吵着要去游泳,父母拗不过她,只能提早送她去训练。
在吴霞君教练的记忆里,陈桦水感好,打腿尤其好。因为她训练自觉,学得好,游得快,有拼劲,吴霞君很喜欢她,让她做了小助手,给队员们做“小老师”。给小伙伴做示范,帮助他们纠正动作是她在业余队时期经常做的事。
8岁那年,陈桦参加“迎春杯”9岁组的比赛,捧回了金牌,此后年年丰收,金牌不断。年,陈桦到省体工大队朱志根教练门下试训。那一次短暂的试训到年3月正式师从朱志根教练,其间兜兜转转,整个过程充满了坎坷。
熟悉泳坛的人都知道,专业游泳队在选拔运动员时对身高有较严格的规定。拿浙江游泳队来说,男子身高的要求是1.80米以上,女子是1.65米以上,鉴于业余运动员入队时年龄偏小,进队前一般都会做骨龄测试,骨龄测试预测的身高,是决定这名运动员能否入队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年,陈桦进队前只有1.56米,骨龄测试预测她身高最多只能到1.64米,虽然朱志根教练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致观察测试后,发现陈桦心肺功能好,臂力大,是练中长距离游泳的好苗子,但把关极严的省体工大队还是将不符合要求的陈桦退了回去。由于遭受了沉重的心理打击,陈桦回家后沉默寡言,茶饭不思,让她的父母心乱如麻。为了陈桦的游泳前途,父母曾抱着希望去找过八一队、海*队、广州部队,南下北上,四处奔波,但最终都以碰壁而告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全家人陷入绝望之际,事情突然迎来了转机。磨不过私交很好的魏珠和吴霞君两位启蒙教练的强力推荐,本来就不舍得放弃她的朱志根教练向训练科提出了吸收陈桦入队的意愿。在硬性规定不得违反的情况下,被逼无奈、脾气很犟的朱志根交出了一纸*令状:如果陈桦参训后不能在两年之内进入全国前八,我随你们处理!就这样,省体工大队破例收下了陈桦。
陈桦进省体工大队前,妈妈叮嘱她要努力训练,用成绩报答教练的知遇之恩,也要为自己争一口气。陈桦对妈妈说:“妈妈,我决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保证好好游。”为了提高陈桦的竞技实力,朱志根把她安排在男子组中训练,男子组的队员年龄比她大,身高也在她之上。每天朱志根在湿度很大的游泳池坚持指挥4小时以上,而陈桦则必须在50米的泳道上来回游余次,计20公里以上。刚开始的时候,陈桦常边训边哭,因为实在太苦了。但她心里明白,要想战胜国内外强大的对手,除了苦练,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在退缩和前进之间,她默默选择了坚强。熬过这一段超大运动量的训练期之后,几乎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陈桦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3个月通过全运会的达标赛,7个月夺得全国锦标赛米自由泳第五名,13个月获得全国游泳冠*赛冠*。陈桦还记得,为了补充营养,朱志根教练经常往她家里送野生甲鱼,她进队以后就长成绩,也长身高,到年,她已经长到了1.70米。当初那份差点断送她运动生命的骨龄预测报告以及由此带来的委屈,对个性坚强的陈桦来说,已化作了她在泳池里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动力。
“爱拼才会赢”是陈桦牢记心头的座右铭,在省游泳队的日常训练中,她总是游得最猛的一个,连好多男队员都比不上她。而一旦进入比赛状态,她身上更是散发出一种“邪劲”,气势特别勇猛,所以得了一个霸气的绰号“猛女”。年全国短池赛4×米自由泳接力,陈桦赛前感冒发烧,到上海后拖鞋又丢了,赤脚走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加重了感冒症状,体温骤然上升。当队里准备换人的时候,陈桦坚持要上,最后带着高烧为浙江队拿到了接力第四名。身体虚弱的她一上水就瘫倒在地,回到杭州后,体温达到了41摄氏度。妈妈说,陈桦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孩子,从不服输,从不叫苦。
年10月,陈桦在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米自由泳铜牌及米自由泳银牌。比赛结束后,朱志根教练带着爱徒到了北京,参加国家队的集训。根据自己对国际中长距离游泳现状的了解,朱教练将米自由泳定为她的主项之一,因为女子中长距离是比较难练的项目,而陈桦身上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这位有抱负的教练看到了突破的希望。
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此前在省队吃的苦简直不值一提。因为进队比别人晚两年,所以陈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陈桦回忆,在北京集训的时间除了吃、睡、补习功课,就是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训练。那时候她每天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早上8点到游泳馆,热身以后,从8点30分训练到11点30分,下午从2点练到5点30分。师徒俩每天总是最早到游泳馆,最晚离开游泳馆,连星期六也不休息。
为了提高成绩,陈桦常常要练到极限。训练场上的朱教练简直就是铁石心肠,说一不二。有一次,朱教练让队员练3组米,陈桦因为身体过于疲累,没有达到要求。朱志根就罚她再练3组,几个队员一起陪罚。这一天,从上午游到下午,游得平时神经大条的陈桦眼泪扑簌簌往下流。当时她觉得教练太不近人情,但过后不久她就想通了,教练的严是为她好,吃苦是站上领奖台的必然代价。此后她更自觉地投入训练,完全不需要督促。有时教练出去开会,她就按他提供的训练计划一丝不苟地训练。有时生病发烧,医生给她开了病假单,她还是照常训练,直到医生强迫她停止训练,她才停止。一个人离开家庭,独自在北京训练,特别苦和累,但陈桦每次打电话向爸爸妈妈报平安时,无论是汇报训练的情况,还是讲述队里的生活,总是开开心心的,常常“报喜不报忧”。
年至年,是陈桦游泳生涯中最为辉煌的*金岁月。多年以后,说起那几年最关键的几场比赛,陈桦仍记忆犹新。年曼谷亚运会,她获得米自由泳、米自由泳、4×米自由泳接力冠*,并打破女子米自由泳亚洲纪录。年珀斯世界游泳锦标赛,她获得米自由泳的第八名,成为中国首位跻身该项目世界八强的选手。年,香港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各国选手实力不相上下,在关键时刻,她顶住了压力,一路领先,夺得米自由泳的冠*。之后,她连续获得世界杯短池系列赛北京站、巴黎站、格拉斯哥站的米自由泳和米自由泳冠*。其中,她在米自由泳这个项目上,两度战胜世界纪录保持者波尔,令国际泳坛为之一震。0年,陈桦再获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米自由泳冠*。年,在世界杯短池系列赛上海站上,她轻松蝉联米自由泳的冠*,并以8分15秒15的成绩创女子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说到年陈桦在曼谷亚运会上取得3块金牌的光荣历史,朱志根教练说,浙江游泳的崛起就是从年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陈桦、吴鹏,还有于诚,在我这一组队员中,都有“团结、努力、刻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除了鲜花和掌声,也有挫败和不服。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在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的陈桦在自己的主项米自由泳上,遇到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黑马的挑战,竟然无缘冠*。全运会过后不久,有两所美国大学同时向陈桦抛来了橄榄枝,但当时国家游泳队希望她继续为国效力,加上全运会没拿到金牌,她憋着一口气,毅然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她决心再接再厉,在下一届全运会上为浙江队多拿几块奖牌。
2年莫斯科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新增了女子米自由泳项目,作为中长距离的“大姐大”,陈桦是国家队在这个项目上寻求突破的不二人选。报名之后,就是超大运动量的熬炼。那时朱志根教练和陈桦每天早上6点就到游泳馆,下午结束时间为6点,甚至是6点30分。每天的训练量达到20公里以上。日复一日,在泳池里像洄游中的大马哈鱼一样游动不歇、勇往直前的陈桦,成为国家队游泳健儿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敢于吃大苦、受大累,敢于拼搏,敢于向世界高峰攀登”,这是浙江游泳队领队邵金杰给予陈桦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2年4月17日,刚刚参加完短池世锦赛的陈桦,在全国游泳冠*赛上打破了由日本选手保持的女子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本届冠*赛,她包揽了米自由泳、米自由泳、米自由泳3块金牌。赛后,这位“拼命三郎”对媒体记者说:“刚从莫斯科回来,我赛前本来感觉特别累,但我没想过要放弃,比赛时还是拼尽全力,游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身体疲惫或是没有强劲对手,都不意味着我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六个月后,在全国游泳锦标赛上,她又创造了女子米自由泳新的亚洲纪录,成绩为16分13秒01。
运动员的青春往往要比常人短暂。随着年龄的增大,长期拼战颇耗体能的中长距离游泳,陈桦的体力明显下降,免疫力也变得很差,天气一变,就容易感冒,但是她仍保持着高强度训练,拖着满身伤病顽强地坚持着。4年,陈桦22岁,已是国家队的一员老将,这一年,为了备战奥运会,她一年中有十个月在外训练和比赛。由于伤病累累的身体得不到系统性的调整,耗尽了力量,雅典奥运会,她铩羽而归。
5年蒙特利尔世界游泳锦标赛,是陈桦在世界顶级大赛中的最后一次亮相。赛前,陈桦在上高原备战期间,虽然年纪偏大,伤病缠身,但训练几乎没有减量。每天训练六七个小时,总量达到16公里,甚至超过了许多男运动员的量。陈桦的拼搏精神感染着队友,在她的影响下,吴鹏、罗雪娟、杨雨等人都成了队中自觉训练的模范。在那届世锦赛上,虽然她全力拼搏,但岁月不饶人,陈桦游得并不理想。虽然表现不尽完美,但朱志根教练对她的评价却很高:“拼了三届了,很不简单。”
5的第十届全运会是陈桦的收官之作。这位被中国游泳队前总教练陈运鹏誉为国内中长距离游泳第一人的“猛女”,经过四年辛辛苦苦的准备,仍然无缘金牌,只收获了2块银牌。面对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她自嘲是“千年老二”。
5年年底,由于年龄增大,状态明显不如从前,陈桦选择了退役。对于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她没有遗憾,觉得新老交替是正常现象。至于没有获得全运会冠*以及奥运会奖牌,她也觉得只要曾经努力过就行了。退役后,她一边在省队执教,一边在上海交通大学进修。自从当上省队教练员以后,她就全身心地扑在教练岗位上,一晃眼已经十几年过去了。
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身份转换,使她更深刻地体会到朱志根教练当年的艰辛和不易。她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教练都会为运动员安排好,除了带好训练,一个好教练还要想着怎样为运动员服务。”随着思想发生转变,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充满了她的胸怀。
年11月28日上午,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馆,训练的间隙,我和陈桦教练聊得十分愉快,她说:“和我那个年代不一样,现在的运动员训练条件更好,待遇更好,而且有机会出国训练、学习,开阔眼界,以前只知道闷着头练,不知道山外有山。”采访结束前,我问她有什么新的目标,她笑着说:“目标嘛,就是一定要带出一个奥运冠*。”
小叔房人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