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某一天
已经45岁的闫学晶对着24岁的儿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妈妈不小心怀孕了,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这看似像是在询问儿子的意见,
实则是把这件事委婉的告诉儿子,
闫学晶本以为会儿子会反对她生下来,
结果儿子的反应却让她非常惊讶。
儿子林傲霏在得知情况后,反应没有特别强烈。
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反而让闫学晶颇为欣喜,
他说:
“你应该去和马叔商量,我没意见。”
这个马叔就是林傲霏的继父,
这句话也像是一颗定心丸,让闫学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有了儿子的肯定,闫学晶决定举行一场特殊的“家庭会议”
把林傲霏和女儿林傲雪叫到一起,
主要还是想听听女儿的意见。
孩子们听完后陷入了沉默,
儿子则是因为自己早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而女儿刚刚知道这件事,一时间难以接受。
等到她缓过神来之后,
强烈反对母亲再次生子,
倒不是其他原因,而是怕母亲受不了。
她说:
“妈妈为了照顾自己和弟弟已经付出太多了,现在身体又不太好,而且还属于高龄产妇,再生一个孩子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多奋斗十几年。”
林傲雪心疼母亲,虽然自己不是闫学晶的亲生女儿,
但多年来的相处,两人早就把彼此当成亲生母女。
林傲雪本是前夫和前妻的女儿,
闫学晶和前夫结婚时,她就跟着父亲一起和闫学晶一起生活。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母女二人相处的却十分融洽。
听到母亲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要生孩子,自然会心疼母亲,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闫学晶和儿子劝说了许久林傲雪才同意。
回到房间的闫学晶,回想起儿子和女儿说的话,
心里感动不已,眼泪也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她明白,儿子和女儿这是长大了,
这么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入行几十年来,闫学晶为观众带来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还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此外,在二人转领域也颇受欢迎,许多同行都把她比作“二人转皇后”。
荧幕上的闫学晶,总是以农村新女性的形象出现,
塑造出的角色堪称经典,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可很少有人知道,闫学晶辉煌背后的辛酸史,
上世纪70年代,闫学晶出生在了吉林辽东的一个农户家庭,
虽然日子过的很贫困,
但好在闫学晶从小就很懂事,经常帮着父母一起干农活。
无论是下地施肥,还是锄地、耕地,
闫学晶算是样样精通,只要是农活,就没有她不会的,
有一次,在陪父亲下地务农的时候,
闫学晶的胳膊被玉米叶子划伤,
这种又疼又痒的感觉让她难以忍受,但为了不让父亲担心,
她还是坚持把活全都干完了才回家。
这也让她在心里默默许下承诺,
自己一定要走出这个小山村,带着父母过上好日子!
以前的孩子不像现在这样,
有手机、电脑、电视等娱乐设施,
当时有条件家庭,大人都会坐在一起听听收音机,
而孩子们则是在一起捉迷藏、唱歌、跳舞。
闫学晶的唯一爱好就是唱歌,
经常坐在收音机面前听听流行歌曲,
下地干活的时候她也会唱两句找找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加,
闫学晶在音乐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还被当地的一家剧团看中,
于是经过商议,父母便把她送进剧团学习。
不过,刚进剧团没多久,
闫学晶就迎来了变声期,
嗓音失去了之前的那种洪亮,还增添了些许沙哑。
闫学晶非常害怕,她怕自己以后没办法再唱戏、唱歌了。
于是就开始努力训练,想要以此把嗓音变回来。
当时她不懂,还以为自己的嗓子坏了,
越拼命地练,嗓子就越哑。
剧团得知情况后就安慰她,让她休息休息不要着急,
可越是这样说,她越是不放心,
认为剧团这是不要她了,
最后还是班主亲自告诉她没事,她才放心。
休息时的闫学晶也没闲着,
回到家一边帮父母务农,一边背戏词、歌词。
没过多久,闫学晶度过了变声期,
本来之前的强行训练会对嗓子有所损害,结果弄巧成拙,
她的嗓音变得比之前还要嘹亮、高亢。
班主对她的嗓音非常满意,
于是就让她担任起了台柱子,
团里的四十多个表演曲目,就没有她不会的,
不能说倒背如流,但做到随意切换,对她来说还是没有难度的,
她也因此,被团里其他队员称为“戏耙子”。
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刻苦上进的精神,
闫学晶在17岁那年成功考进了吉林省戏曲学校,
主要学习二人转表演以及评剧。
进入学校后,闫学晶和在剧团时一样,
刻苦努力,有时为了练好一个腔调不惜放弃休息时间。
付出总会有回报,闫学晶的出色表现让她引起了学校的注意,
老师们开始对这个学生格外关照,
闫学晶也不负众望,多次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国比赛,
而且还拿到了多项大奖。
之后闫学晶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被分配到了省里的文工团工作。
因为在工作方面的认真负责,
没多久,闫学晶又被调到了吉林评剧团,
在评剧团度过的四年面时光,对她来说是最难忘的。
因为她不仅在这里面学会了评剧,还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职业。
像主持人,小品演员,她都做过,
不过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二人转,
从戏剧团出来后,她又被吉林省戏曲剧团看中,
在那里干了几年后,也为自己积攒了一定的名气。
本来生活可以平静的进行下去,
可闫学晶却不满与现状,她想要进入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直到年,闫学晶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就在出演完《三请樊梨花》之后,
她被引起了央视的注意。
随后就被邀请参加了央视的中秋晚会,以及春节戏曲晚会,
凭借着这两次的曝光,闫学晶很快就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趁热打铁,闫学晶不敢懈怠,
紧接着就参加了吉林省举办的二人转大赛,
由于多年的训练让她累计了不少经验,
使得她在比赛当中力压群雄,
一举拿下冠*头衔,此后还被外界评为“四大花旦之首”。
这次的冠*,给她带来的不只是荣誉,
还让她彻底在二人转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两年后,闫学晶又在赵本山举办的二人转表演大赛上展现锋芒,
杰出的表演,让评委都为之感叹
在这之后闫学晶就迎来了人生当中最终要的一次演出,
当时春晚导演找到她,还邀请她登台表演,
对任何演员来说,登上春晚舞台是他们最高的荣誉,
当导演告诉她是和潘长江合作的时候。
闫学晶又是激动,又是害怕,
她怕自己会拖后腿,
不过幸好潘长江很看好她,还教了闫学晶很多技巧。
两人的配合逐渐熟练,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闫学晶还特意嘱咐家里人,一定要看自己的节目,
可就在春晚播出的当天,他们节目突然要求被撤下,
原因是,其他节目的时间在排练时发现时间不够,
所以需要往后延长一些。
这对闫学晶来说是个致命打击,
她直接蒙了,站在原地不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赵本山突然站了出来,
直接对着导演说道:
“这都年三十了,孩子们也都和家里的亲戚朋友们说了,这时候不让他们上,他们的家人该怎么看他们?时间不够的话,那我就给他匀出来点。”
就这样,闫学晶的节目才顺利的登上春晚,
也因此,她和赵本山也产生了交集。
她在春晚舞台上的表演,
立刻吸引了赵本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