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治疗的第一例心梗患者
TUhjnbcbe - 2022/5/3 23:06:00

我年开始学习中医,年有缘开始学习倪海厦老师的人纪和天纪。在年之前虽然也一直在给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医病,但也都是一些感冒发烧咳嗽,喉咙痛,肩膀痛腰腿痛,面瘫,胆囊炎,阑尾炎,胃不舒服,便秘,小便不畅,月经不调,闭经等等之类的小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年(一直觉得距离那一年有10年之久了,最近整理医案时发现才过去了7年。)刚过完新年不久的2月27日,我的母亲在山东烟台住院了,医院诊断为急性心梗,要求给病人尽早做搭桥。我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倪海厦老师讲过中医是可以治疗心脏病的,根本没有必要做搭桥或者支架。可我不是专家,也没有治疗过心脏病。当时如果是别人患心脏病,我可能也就推掉了,但是这是我的母亲,我只能硬着头皮上,无论如何我也要先试一下倪师人纪里讲到的方法,如果不行再另作打算。

当时医院陪护,两位姐姐均在国外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得知消息迅速接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家中帮忙照顾孩子,安顿好家里后我爱人送我到机场乘飞机。行李箱里装的有针灸针,耳针,有生附子,炮附子,阿胶等,还有我的相关书籍。

虽然我很着急,无奈飞机晚点,医院时已经接近晚上12点。我的母亲身上插满了管子,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跳并不平稳。仔细询问得知: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腹胀。昨晚一夜无法入睡。无食欲。手脚冰凉。很怕冷。昨天和今天两天未大便。按压背后第5椎有压痛,耳心区压痛。我和母亲说话时她气也喘不匀。虽然已经入夜,她无法入睡。

我于是让弟弟妹妹帮忙用手机照亮(因病房已经熄灯,仅走廊能透过来灯光),硬着头皮按倪师所教方法给母亲下针:公孙,内关,天突,巨阙,关元,厉兑。耳心点埋耳针。大约过了20分钟母亲明显感觉舒服很多,心电图看起来也平稳了。母亲要求多留一会儿针,说话也有了些气力。我感觉压力小了不少。医院陪护(我叮嘱说输液没有办法停,医院给的药先不要服用。),我和妹妹两口先回去休息。

当天晚上我无法入睡,一直翻书到接近4点有了治疗方案才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和妹妹到就近的药房配齐了药以最快的速度煮上。幸亏我当时带的有生附子,炮附子和打好粉的阿胶。

当时用的处方是:瓜蒌25g薤白25g枳实25g桂枝18g*连12g*芩18g阿胶18g炙甘草18g炮附子25g川芎18g丹皮18g桃仁12g干姜20g炒白术18g红参18g柴胡20g厚朴18g生附子15g

药煮好后先将阿胶搅拌化开,待药放温后再加入鸡蛋*搅拌。每剂药分3次服用。

服药3个小时后后母亲要求拔掉身上的管子去洗手间,当日腹泻3次(排出许多如浓血一样的黑色稀便),次日又腹泻,第三日大便正常。服药当天晚上能够入睡,第二日晚睡眠很好(8pm-4:30am),其余不适症状均大减。精神状态和食欲均好很多。第三日自觉仅胃部还有些胀满,痰多,原方加生姜和半夏12g,症状遂减。第四剂药后,各种不适症状消失,背后压痛也没有了。只是感觉还时有轻微嗝气,晨起略觉气短。给予橘皮75g枳实18g生姜30g(每剂一天半剂量),两剂后自觉无不适如常人,停药。

母亲服用中药期间我每天给她扎针一次,背后第十椎下也有下针。服药第一天母亲就想出院(因为她没有医保,自己担心住院费用高。加之服用中药后当天感觉舒服很多,所以想回家继续服用中药。),但是因为当时赶上是周末,无法办理出院。医院通知说预交的元住院费用已经花超了要求追加住院费,又补交了一千多元才得以办理出院。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治疗的第一位心脏病人竟然是我的母亲,也没有想到扎针和中药对心脏病有这么好的效果(之前只是听倪师在讲人纪时讲到治疗方法)。我母亲出院后这7年又有过几次其他的病症(也都是服用中药解决的),但是心脏一直很好。真心感恩倪师!

感慨:母亲住院时同一病房住了一位病友,是一位比我母亲还要年长几岁的大伯,他的老伴一直在病房陪护。看到我给母亲扎针,那位阿姨就拿了一包药说让我帮她看一下药对不对症。仔细一询问,阿姨也患有心脏病,已经5年了,这5年医院给开的西药。晚上睡眠很不好,心脏早搏,胸闷气短,大便不是每天都有,排解困难(球状),号脉后发现是结代脉。我当时心里想这是炙甘草汤证。可是无奈我不是专家,和她不熟悉,加之她无法煮汤药,所以觉得没有办法帮她。我只能告诉她:“饭需要每天吃,如果药已经吃了5年病还在,那肯定不对症。”只知道我母亲出院当天,医院医生来查房,通知那位阿姨可以住到我母亲的床位,并且做好心脏搭桥还是搭支架的准备。哎!

当时给我母亲用的方剂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连阿胶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活血化瘀的药,最后两剂用的是橘枳生姜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连阿胶汤主之。”

*连阿胶汤方:*连四两,*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2枚,阿胶三两。上五昧,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小冷,纳鸡子*,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生姜汤亦主之。”

橘枳生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得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微火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理中汤在之前的医案中有论述,不再赘述。

中医自古就是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若机械照搬套用,后果自负。

分享一些典型的医案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医之美。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治疗的第一例心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