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买商业医疗险,我必须重点敲黑板的一件
TUhjnbcbe - 2020/11/12 13:53:00

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大米的第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大米,感谢阅读我的文字。

保险行业里有个现象,就是如果一个客户的保险意识还不强,或者购买力暂时不行。

那么为了拿下这个客户的归属权。

也就是先和这个客户产生一定的关联,那么就先卖她一份百万医疗险。

当然,有时候也会卖一份意外险。

卖意外险其实是比较厚道的做法,一来意外险的坑比较少,只要能覆盖社保外用药的,基本上就不会有大问题。

毕竟意外险也基本上没有健康告知。

二来意外险出险的几率还是挺大的,通过意外险的理赔可以加强客户对保险的认同度。

但是意外这东西,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有些保险从业者就会从百万医疗入手,鼓吹几百块就买到了几百万的保障。

甚至还有把百万医疗当成怼重疾险的手段,声称几百块就能搞定的事为啥要花几千块。

这都不说了,这是从业者素质的问题。

今天我重点要说的,就是在百万医疗险全方位进入大众视野的情形下,这个东西,给理赔纠纷挖了太多太多的坑。

其实四大险种里面,只有医疗险会有这个问题。

就是关于“既往症”的定义。

一般来说,重疾险和寿险是完全忠于健康告知的有限告知原则。

健康告知问到了,就回答,没有问到,就不用回答。

那么不管最后核保结果如何,都是以健康告知作为理赔的最大依据。

而医疗险,特别是百万医疗,作为近几年非常热门的全民普及型保险。

一方面在解决很多人的就医费用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理赔纠纷的直线上升。

最大的原因,就是医疗险设置了双保险来降低理赔概率。

那就是健康告知+既往症条款。

下面这个就是既往症的条款。

因为这个条款的存在,很多人会发现一个问题。

健康告知问到的都是一些严重疾病,自己过往的一些小毛病并没有提到。

而这类的小毛病,往往只会去看一次医生,好了就算了,不会去复查让医生给一个痊愈的诊断。

毕竟国内的就医环境大家是知道的,谁会为了一个复查结果,专门去排队两小时,诊断两分钟。

那么就带来一个问题,既往症的判断,是要依据复查痊愈的结果的。

如果没有复查痊愈的结果,那么就会认为这个小毛病是一直在持续的。

拿好医保举例,好医保是百万医疗里出了名的健康告知宽松的产品。

这里不仅只问到了一些严重疾病,对于一些小毛病在后面还有解释说明可以投保。

那这个当然是比较好的,也就意味着不需要痊愈诊断证明。

但是也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门诊小毛病。

那么依然就会有上面说的问题。

你觉得自己病好了,但是你没有被诊断过已经痊愈。

那么到了理赔纠纷的时候,就会认为你这个小毛病属于一直持续的状态,那么就是既往症。

到了这一步,那就是和保险公司扯皮。

最后一般只有去起诉,让保险公司去证明,这个既往症和现在新发疾病的相关性。

如果没有相关性,基于保护被保险人的立场,一般会判保险公司败诉。

但是这样一来,理赔的时间就会拉的很长。

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你理赔的疾病,和以往的小毛病,有相关性。

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拒赔。

这就是健康告知和既往症双保险发挥的作用了。

对于这种尴尬的情况,有办法解决吗?

解决方法就是,人工核保。

那这里我先说两个基本事实,百万医疗险,首先,它并不便宜;其次,百万医疗险很多都没有人工核保。

这是平安e生保的续保费率表,可以看到,年龄越大,费用也就越惊人。便宜,只是针对年轻人

因为百万医疗险现在大多是在网上售卖,网上售卖为了更快捷的抓住客户。

一般都使用了智能核保,当然,智能核保和人工核保,本质上是一样的。

就是就你提交的健康异常来给出核保结论的判断。

只是智能核保就是一程序,对于设置好的疾病种类可以给出结论,对于没有包括的疾病就无法下结论。

也就是找不到自己对应的体况,那么这种情况就只能人工核保。

另外有些体况,智能核保也比较粗暴,不听解释不看复查结果,只要有过就拒保。

比如平安出的20年保证续保的产品,虽然产品一般般,但是保证续保是个优势。

相应的,为了降低风险,健康告知就问的比较严且没有人工核保。

你要是过不了智能核保(比如就是没有选项可以选择你对应的体况),那么就买不了。

好,那么在很多时候,体况复杂的客户,就只能选择人工核保。

而医疗险,特别是百万医疗险,就几百块的保费,人工核保的成本得多高?

而且体况复杂的客户,往往意味着理赔风险也高。

所以医疗险的人工核保,是相对很严格的。

除外很多,延期和拒保的更多。

一切也是从核保效率以及降低风险出发的。

我们就会发现,医疗险对于有体况的客户,是很不友好的。

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健康告知能选全否的客户,也不是绝对意义的友好。

因为对于医疗险来说能通过健康告知,只是代表你能投保这个产品。

这里我要说一下健康告知,健康告知是整个投保的基础。

也就是说,对于健康告知的如实告知,是整个保单的核心所在,如果你没有做到如实告知。

比如健康告知问到的你没有告知,那么保险公司在拒赔的时候,就不是使用既往症不赔这个条款。

而是因为没有如实告知直接解除合同。

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为了保证各位投保人的权利,一定一定在健康告知环节做到如实告知。

也就是问到了,就一定要回答,对于模拟两可的医学术语,要查清楚再回答。

就比如乳腺小叶增生,这个疾病实际上属于乳腺肿块。如果问到了,目前或者过往是否有乳腺的结节或肿块?那么就需要告知。而不是仅仅看健康告知里有没有问到乳腺小叶增生这个疾病。

那么在做好了健康告知的前提下,才是对于既往症的判断。

前面说的不友好,就是因为,大多数人一些小毛病好了以后是不会去复查下痊愈诊断的。

那么,如果是完全不会有后遗症的小毛病。

比如阑尾炎,年轻人好多年前无后遗症的骨折这类的问题,是可以不用告知的。

但凡是会有相关性的疾病,建议走人工核保告知。

这也许是医疗险最稳妥的渠道。

当然了,一旦为了稳妥走人工核保,就意味着很多产品没法选了,因为没有人工核保的产品很多,特别是网红产品。

那如果为了方便省事,自己自助投保了,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健康告知能过是一方面,以后会不会因为既往症导致理赔纠纷,那就是另一个方面了。

最后总结一下。

医疗险,还是降低些预期吧。

毕竟不同于社保那种纯福利性的保险,医疗险终归到底是商业化的,要盈利的。

我们都知道条款里有这么一句:产品停售,那大家就一拍两散,谁也没的续保了。

更有甚者是现在核保宽松,以后每次续保都要审核。

为什么?因为不盈利,保险公司就不做了。

当然,像前面说的平安的20年保证续保,那也是写进条款的,但是不也还有一句,20年后再想续保,要审核么?

30岁买,50岁续保,结果20年没出险,到了要续保的时候一身毛病,能不能续上也是个问题。

所以医疗险,对于续保的预期,对于理赔的预期,都得降低。

毕竟百万医疗,对于年轻人,那就是一顿饭的钱,保障的也是极端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体况复杂的,本来也买不了,身体好的买上了,能人工核保就人工核保吧,少给以后理赔挖坑。

还是那句话,不想人工核保那么麻烦,就希望三分钟完成投保的。

千万不要有那么高的预期,什么买上了就得赔。

这种好事,也就社保愿意做。

当然,过了健康告知,买上了,该赔的就得赔,有争议的该争取就争取,这没什么可说的,保险公司嘛,也是弱势群体。

好了,就这样。

为何会被“卖保险的”/“自媒体伪评测”带节奏?为何买的保险贵的惊人/买到了吃亏买到了上当!?都是吃了信息太多太乱的亏!

想给家庭配置最具性价比的保险,可以搜索添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买商业医疗险,我必须重点敲黑板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