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尔汗主演的又一部经典的教育题材电影。小主人公伊桑是一名低年级的小学生,出身在典型的印度中产阶级家庭,妈妈是全职主妇,爸爸是上班族,还有一个学霸哥哥。小伊桑活泼好动,顽皮捣蛋,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很喜欢画画,但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灾难,经常受到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由于成绩太糟糕,还撒谎逃学,学校认为伊桑有智力障碍,建议父母将他送到特殊学校。父亲认为伊桑是调皮捣蛋、不努力,于是将他送到了离家很远且管理严格的寄宿学校。伊桑在新的学校依旧被老师责骂,甚至挨打,被同学嘲笑,只能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泣,感觉整个世界已经把他抛弃了。渐渐的他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学习,不与人说话。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注意到了他的异常,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伊桑有读写障碍。不是他不想学,是怎么努力也学不会,才会用调皮捣蛋来掩饰自己,尼克老师还通过家访发现了伊桑的绘画天分。找到症结之后,尼克老师逐渐帮助伊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通过色彩和图案帮助伊桑克服读写障碍,并跟校长申请了一次绘画比赛,伊桑的作品在比赛中不但拿到第一名,还被校长指定为校刊的封面,小伊桑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和肯定,从此找回了自信。这部影片推荐给所有教育工作者,家长还有6岁以上小朋友。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容忍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会受到各方的压力,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骂。我不知道,现实中有多少孩子,像小伊桑一样无助;我也不知道,现实中有多少孩子,能够幸运地遇到他生命中的尼克老师。孩子的学习,牵动着家长和老师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之所以敏感,老师确实有老师的难处,因为升学的压力并不仅仅针对学生。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因为家长们很清楚社会中弱肉强食的本来面目,怕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那么,关于孩子学习这个局,该如何破呢?成绩不是衡量学习的唯一指标。体育场的跑道上有三个人,甲在练习百米冲刺,乙在备战马拉松,丙则牵着自己心爱的小狗狗。教育是长效的,孩子的学习也一样。用同一个标准,比如运动速度,来度量跑道上的这三个人孰优孰劣,岂不误解或耽误?可是,我们却常常用单一的成绩标准去衡量我们的孩子,或者因为成绩,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学习不好,就不被善待了。我认为,相较比成绩,孩子能否具备自主学习的动力,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影片中尼克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深以为然。尼克老师发现伊桑的绘画天赋以后,先是通过在课堂上讲述伟人的事例,让伊桑感受到了学习不好的孩子也有希望,从而唤醒了伊桑学习的动力。接下来举办的绘画比赛,更是充分帮助伊桑建立了自信,而尼克老师所画的那个开怀大笑的伊桑,正是伊桑此时内心的写照。而孩子学习的对象也不仅仅是知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生活等等,都需要学习。孩子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还记得影片中放烟花的场景吗?所有小朋友都在玩烟花,只有伊桑默默坐在墙角,一个邻居小孩走过来,说:“今年不放烟花哦?害怕去寄宿学校吧?”伊桑不但大声反击说自己不害怕,还将烟花点燃扔向邻居小孩。此时,伊桑是在用愤怒和暴力掩饰他的无助。其实伊桑这样处理情绪的方式是有来源的,影片开头不久,伊桑受到邻居小胖欺负,还击时咬了对方,小胖的妈妈带着小胖到伊桑家告状,伊桑一回家就被爸爸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此时,伊桑爸爸是愤怒的,他用暴力发泄了自己情绪,伊桑会吸收到吗?答案是确定的。孩子粗暴地对待别人,因为他曾被那样对待过。这种无形的吸收,从长效来看,更加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吧!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