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作家榜上,杨绛先生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杨绛传》里的记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的学识,她的人生态度,她的婚姻观,更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理解了人生最美好的姿态。
对于名利,她选择不争;对于婚姻,她选择包容与理解;对于生死别离,她选择坦然接受,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正是因为她的不争,包容,从容,才让她生命的浮沉中,始终保持初心,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一、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句话是杨绛先生在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而后人对杨绛先生的评价也是这句话是她一生的写照。
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上,有多少人是希望自己可以赚更多的钱,有更大的权利和地位。但杨绛先生从不会追求这些。
她一心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翻译文献,只求自己开心快乐就好,没有一点争名夺利的想法。
在历经乱世的时候,她也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而是在一张简陋的书桌前,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翻译,也不跟别人比翻译的速度,而是每天只做好计划内的工作。
正是有了这样严谨、从容、不争的心态,让杨绛先生在翻译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至于到今天她翻译的《唐吉坷德》都算得上有质量、有重量的译本。
不争得失,不争输赢,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术上,丰富内心。
白落梅有句话说:
“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
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
的确,就像杨绛先生自己说的,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生活唯有简单才迷人,少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多一分专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不争,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越简单,灵魂就越丰富。
二、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众所周知,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感情很好,从他们相识开始,就一直恩爱到老。而他们的婚姻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幸福,除了他们本身就有深厚的感情,也少不了他们对婚姻的态度。
杨绛先生说:“我爱丈夫,胜过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地相互支持。”
正是这份爱与理解,杨绛在生活上颇为照顾钱钟书。钱钟书虽十分有才华,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生活白痴”。
他不会系鞋带,筷子也拿不好,家里东西坏了也不懂得修,所以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是杨绛在打理。
每次他做错事了,就会跟杨绛说:“我又做坏事了。”
在杨绛生孩子期间,他在家不小心打翻了墨水,染了房东家的桌布。他跟杨绛说明了情况,而她也只是笑着跟他说:“没事,我会洗。”
不久后,钱钟书又把家里的门轴弄坏了,结果门锁不上了。而杨绛则告诉他:“没关系,我会修。”
钱钟书想要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了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写作,杨绛先生就把家务活,孩子的教育承担下来。
我们看到钱钟书的很多作品,都不由得感叹他的才华。但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学术中,少不了杨绛的功劳,因为她始终都是他背后坚强的后盾。
钱钟书在生活上不够细致,杨绛一直都在守护着他的那股孩子气。正如杨绛先生自己说的:“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杨绛虽为钱钟书做了很多事,但他并非只会享受她的付出。比如他虽不会做饭,但却可以十年如一日的给她准备早餐,理由是想妻子可以多睡一会儿;还有怕杨绛做家务太累,他就关上卫生间的门,偷偷洗衣服,哪怕他洗得一塌糊涂。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婚姻不幸福,觉得为什么两个人结婚之后一切就变了呢?可你有没有想过,在婚姻当中的两个人是否做到彼此相互理解了呢?
好的婚姻,离不开互相体谅。她心疼你的不容易,你理解她的辛苦,这样相互扶持,相互成长,两个人才能白头到老。
任何长久的婚姻,都是互相的,就像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一样,互利互惠才能日益向上成长,成就更高的彼此。
只有彼此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更幸福。
黎戈曾说:“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我们敬佩杨绛先生,更喜欢她的生活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追名逐利,只想简简单单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就像她在《百岁感言》里说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生两个字,拆下来就是人和生,人就是自己,而生便是生活。
人应该如何去生活,都是取决于你自己。
文:小星星
图:本文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