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在世,对一粒米
TUhjnbcbe - 2025/2/17 20:52:00

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人生在世,一定不能忽视细节,忽视小事,对一粒米、一滴水都要心存敬畏。

也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现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一粒米有什么好敬畏的?

说实话,我有了敬畏一粒米的念头之后,也立即在心里自责反思: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小题大做?是不是格局太小不够大气?

于是,我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一番思考。

李绅《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流传千古,句浅意深。

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警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家喻户晓,人所共知。

古人为什么一再强调要重视一粒米的价值呢?

且看一粒米的由来。

一粒稻种由种在土壤里到萌芽生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滋养成长……每一个稻粒都是集合了宇宙万有的能量才得以成型的。

而稻粒变成你面前的一粒米,又要经过收割、贮藏、运输、采购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

一粒米关联着整个世界。如此看来,我们又怎能不对一粒米生发敬畏之心呢?

小中有大。一个人,连小都不重视,哪里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大呢?

职场上最重视生产安全。都说“安全无小事”。但哪一起安全事故不是因为一些小的细节失误而造成的呢?震惊世界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直接原因就是飞机上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很能给人警醒。

有一个孩子有一天偷了一颗针回家,他妈妈见了也不问,很高兴地说,我正需要一颗针来为你缝衣服呢,你真能干。

孩子长大了,胆子也越来越大,终于成了惯偷,被抓进了牢房。

临刑前,狱长问他:还有什么愿望吗?孩子说:我想见母亲。

孩子见到母亲后,说:妈妈,我想再吃一口奶。妈妈伤心欲绝,掀开乳房送到孩子的嘴里,那知那孩子一口咬断了母亲的乳头,母亲顿时昏死过去。

狱长很愤怒,你怎么这么残忍?孩子答道:我小时偷针妈妈不教训我,我才有了今天。

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的小错,一定不可姑息迁就。

刘备临死之前就曾告诫儿子:“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得更为深刻:“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小善小恶,虽然小如水滴,但“滴水穿石”。小小水滴,有胜如利剑的力量;小小的错误,往往能毁掉一个人的所有。

弘一大师曾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偶尔说错了一句话却没有遭遇祸患;偶尔一次做出不恰当的谋划最后事情居然成功了;偶然一次的恣意妄为竟然获得了好处。以后就把这些视为正常的事而不放在心上了。那么大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写到这里,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名言:“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勤奋学习就像是春天里刚发芽的幼苗,平时看起来没有在增长,但其实它每天都在成长;懒惰怠慢学习就像是磨刀的石头,虽然平时看不见有什么损耗,但其实它每天都在亏损变薄。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时间是有积累功能、发酵功能的。它会把许多形形色色的“小”孕育成影响一个人一生运势的“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要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在世,对“一粒米”、“一滴水”这样的细节,又怎能不心生敬畏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在世,对一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