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家庭教育案例剖析之13父子共99岁,父亲
TUhjnbcbe - 2025/2/17 9:07:00

#亲子教育#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朋友您好,我是“孙金龙教育干货”。现在向您分享第13期家庭教育案例,本期主题是“父母共99岁,父亲44岁,亲儿子多少岁?”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孩子们都陆续回到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昨天有一位小学生的妈妈肖女士向我咨询了这样一个问题——


  肖妈妈说:“孙老师您好,我请您帮助我一下,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看到肖妈妈的问题后,我回答说“您好!如果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我可以帮您一下,如果是学科教育,我可能帮不上您什么。”

图片由作者提供


  肖妈妈看到我的回复,向我提出她的问题——是这样的,孩子有一个题,说“爸爸和亲儿子共99岁,爸爸44岁,问亲儿子多少岁?”孩子问我怎么算,我当时就说“亲儿子是55岁”,孩子说“不对,亲儿子年龄怎么能比亲爸爸大啊?”我一想,孩子说的很对,后来和孩子一起商量,也没有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您看看,能帮助我一下吗?


  应当说,这不属于家庭教育一类的问题,但以前也曾有家长向我提出过的类似的问题,这应当是属于发散思维型的题目。


  那么,题目中“亲儿子”的年龄有几种答案呢?家长又如何引导、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第一,亲儿子年龄究竟有多大?


  ●答案1:能不能是2个孩子的年龄?


  这个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是“爸爸和亲儿子共99岁,爸爸44岁”,问的问题是“亲儿子多少岁?”


  这个题目给出的条件限制了“亲儿子”的年龄一定不能比“爸爸”大,但又必须是55岁,因此排除“亲儿子”一定不能是1个。

图片由作者提供


  如果是两个“亲儿子”,年龄应当分别是多大呢?


  正常情况下,两个亲儿子中最大的一个年龄不能超过22岁,因为我们国家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22周岁,假如爸爸22岁那年结婚当年就有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年龄最大是22岁,那么,另外一个孩子就必须是33岁,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亲儿子55岁,不会是2个不同年龄的孩子。


  但能不能是两个双胞的儿子呢?如果是,平均年龄应当是27.5岁,如果是这样,爸爸应当在16.5岁的时候就有孩子,如果严格遵守婚姻法,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排除了两个亲儿子加起来是55岁的可能性。


  ●答案2:能不能是3个孩子的年龄?


  如果是3胞胎,平均每个孩子的年龄应当是18岁零4个月,也就是说爸爸按照22岁的法定年龄结婚,几年后也就是在26岁的时候有了3胞胎孩子。


  如果3个孩子不是3胞胎,那么,年龄分别是多大呢?这里可以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一胎是双胞胎,是爸爸22岁那年结婚就生的,那么两个孩子的年龄都是22同岁,第三个孩子的年龄是11岁。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种情况,第一胎是单生且22岁,其他俩孩子是双胞胎,平均年龄就是16.5岁。


  第三种情况,3个孩子三个年龄,加起来共55岁,假如其中最大的一个孩子是22岁,其他两个年龄加起来就应当是33岁,这种情况下,可以有五种组合,分别是21+12、20+13、19+14、18+15和17+16。生育三个孩子,按最小孩子是16岁,是违背当时的计划生育条例的。


  ●答案3:会不会是4个孩子的年龄?


  如果是4胞胎,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年龄是13.5岁。


  除了是4胞胎外,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还可以是两个双胞胎、4个都是单胎或者是一个单胎和一个3胞胎。


  ●答案4:会不会是5个或更多个孩子的年龄?


  5个孩子或更多个孩子的年龄加起来共有55岁,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存在,但最多只能是一胎生11个,平均5岁,因为目前世界生育上还没有报道一次生11胞胎都能成活的案例。当然,究竟是几个孩子,要进一步发散去想,或者用排列结合计算。


  

肖妈妈孩子的这个题,应当是一个比较好的发散思维题,当然这个题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家长朋友可以举一反三,有意识地找一些类似的题对孩子进行发散思维锻炼,比如“树上有10只鸟,一枪打下1只,还有多少只”,等孩子的思维能力打开了,孩子就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了。再比如,可以问孩子以“一”为基准,一次加一笔,一笔一笔地往加上,分别成为什么字?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如何从提高孩子发散思维能力入手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上面这个题,可以看出,如果孩子的思维能力打开了,那么孩子的思维视野就会广阔,思维就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态,能做到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特别是成年以后,对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角度、不同位置进行思考,这样就不会钻牛角尖,遇到挫折后进行自我伤害或伤害别人了。


  培养提高孩子发散思维能力方式方法主要下面几种。


  ●方法1:给孩子主动思考的空间

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孩子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孩子要有创新精神,思维一定要活跃。思维活跃的孩子发散思维能力强,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灵活性等特点,而孩子独立、新颖的思维能力是从孩子小的时候能有主动思考开始的。


  目前我们多数家长当孩子问一些问题时,基本上是直接给孩子说答案,不给孩子思考空间和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不会思考了,更谈不上独立和新颖。这里我想医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的一个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在年夏准备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为能达到设计射程,大家考虑都考虑多加一点推进剂才能射得更远,但是火箭的燃料贮箱再多一斤也装不进去。当时的一般技术人员王永志大胆思维和计算后,提出从火箭体内卸出公斤燃料导弹就能达到预定射程的方案,在场的专家认为他这是天方夜谭。但王永志认为可行可靠,便主动找到发射场技术总指挥钱学森,钱学森耐心地听完了王永志的想法后表示认可,果然不出所料,火箭卸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3发,发发命中。


  王永志的这种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他成年后打开的,而是从小的时候就养成了习惯。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作为成年人,自己思维上的一些弱势,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方法2: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

我们相当一些家长,唯书是从,唯老师教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否则就是错误的,这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锻炼非常不利。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对一些东西有不同见解,有自己独到看法。


  比如浙江杭州某小学的五年级女生马思齐就发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有一个“大漏洞”。《西游记》是我们心中的经典,哪会有什么错啊?马思齐这位小姑娘却在阅读中发现,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别如此之大,也历经无数劫难,但师徒四人吃的菜却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中国菜也都是中餐,而且很多菜都是作者吴承恩老家的菜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看了马思齐反应的问题后说:“小朋友读书细心,说的观点,大致是合理的。小朋友的思考和发现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图片来自网络


  ●方法3:打破常规,大胆质疑

家长要想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一定要打破常规,鼓劲孩子大胆质疑。

比如我们家长在切苹果的时候,常规是竖着切开,但是孩子很可能会打破常规横着切,这样切开之后苹果的断面就会呈现出漂亮的星星。如果是常规切,则看不到这一现象。再如“什么情况下2大于5”,按照成人的常规思维方式很难想出答案,但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却用所学的“石头剪刀布”脱口而出地回答“剪刀大于布”,是啊,“剪刀”就是伸出来的2个指头,“布”就是伸出来的一把手5个指头。

图片来自网络


  按理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材应该够权威的吧,应当没有错吧,但是福建福州某小学8岁的男孩小冯却对语文课文《羿射九日》中的一个字提出了质疑,并且还上了热搜。小冯提出,在课文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错了?”

当小冯的妈妈回答不了孩子的质疑后,就向网络进行求助,结果,人民教育出版社

微博回应称,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改写。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什么学科,只要孩子的思维能力打开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上去。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欢迎您点击右上角的“
  (声明:本文系孙金龙为百度百家号专门所作分析,欢迎推荐和转发。严禁任何媒体掐头去尾地洗稿。)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庭教育案例剖析之13父子共99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