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计划写一系列#透过电影看教育#的短文,就从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开始。
电影的主人公是伊桑,他和全天下所有让父母疼痛的小男孩一样,成绩差,没有时间概念老是迟到,经常和小朋友打架,还爱耍小聪明:把不及格的试卷扔给小狗撕碎,毁尸灭迹。
伊桑在学校的表现也让人头疼,上课老是走神,经常被老师罚站,怕老师责罚就逃课,还让哥哥帮忙写一张请假条。这张假的请假条却被爸爸发现了,这可闯了大祸了,爸爸大怒,拉着他去了校长的办公室。
老师拿出了伊桑零分的试卷,校长给出了解决办法:建议转校。
爸爸当晚就决定,送他去寄宿制学校,因为寄宿制学校可以打服所有的孩子。换了学校,一切就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吗?
当然没有。在寄宿制学校,只有一条校规:“纪律。”
家长教不好的孩子,就送去给寄宿制学校,让老师全权接管。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只会用各种规格、框条约束着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整齐划一:死记硬背老师说的话,素描要画出直线且越直越好,体育课队伍要走得整齐,跟不上队伍的直接踢出队伍。
这些老师体罚、辱骂学生,用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打造出令家长满意的产品。
伊桑的情况更糟了,作业本全是叉,老师的训斥从未停过,同学的嘲笑也变本加厉。他低下了头,越发的沉默,眼中满是惶恐。
所有人都否定他,否定这个特别的孩子。
伊桑也否定了自己,把最爱的画笔放进了抽屉。
终于,拉姆老师来了,他吹着短笛,穿着小丑衣服,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拉姆老师发现了伊桑的问题,并主动去探寻原因,他翻开伊桑的作业本,找到了答案。伊桑有阅读障碍,这便是一切的原因。
为什么是这位才相处了几天的美术老师,而不是伊桑的爸爸妈妈发现问题呢?
伊桑的妈妈,温柔,对孩子充满关爱,但是,却缺乏耐心。伊桑和小朋友打架,想要向妈妈解释打架的原因,妈妈没有让他说下去,而是说:“去洗澡吧!”她只想解决眼前的麻烦。伊桑作业错字连篇,妈妈认为他是在“胡闹”,要他“集中注意力”。
伊桑的爸爸,孩子做错事了,第一反应永远都是“打”。他把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归结于“学习态度”,他认为孩子只是“调皮捣蛋,固执,不听话。”
他们都只看到了表面,想要解决的也是这些表面让他们头疼的问题。他们对伊桑的关心浮于表面,所以他们走不进伊桑的内心世界。
拉姆老师不一样,他主动去伊桑的家里,了解伊桑的情况,告诉伊桑的爸爸妈妈,伊桑种种糟糕的行为并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无法控制自己。伊桑是因为做不了同龄小孩都可以做的事,备受责罚,自信心已经被毁灭,所以才用反抗来遮盖自己的无能。
知道一切后,伊桑妈妈问道:“为什么是伊桑?”她哀怨着,愤怒着。
伊桑的爸爸,直接否定了伊桑的一切:“他靠什么和别人竞争,我能养活他一辈子吗?”
只有拉姆老师,他回到学校,并向校长争取,给伊桑“特殊对待”的机会。拉姆老师告诉伊桑,他不是“特别”的,有很多这样的名人,他们和伊桑一样,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平常不一样,但是这些人能改变世界。拉姆老师给了伊桑自信。
拉姆老师用沙堆、彩笔、橡皮泥、积木、游戏,一切伊桑能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东西,教导伊桑。拉姆老师给了伊桑耐心。
伊桑的爸爸来学校找拉姆老师,说自己看了有关阅读障碍的材料,自己也是关心伊桑的。拉姆老师告诉爸爸,大声表达出的爱和背后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关心。伊桑爸爸哭了。拉姆老师改变了伊桑的父母。
最后,拉姆老师举办了一场绘画比赛,伊桑的作品在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得了冠军。拉姆老师给了伊桑全校人的肯定。
拉姆老师点亮了伊桑心中的灯。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调,每个孩子思考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判断孩子是否优秀。
责备、打骂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紧密的拥抱、偶尔的亲吻、大声表达出来的爱和最坚定的支持。
伊桑是不幸的,他是被上天选中的孩子,伊桑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拉姆老师。愿所有的伊桑都可以遇到他的拉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