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的7点45分,天天(化名)都准时到达地处闵行文化公园内的“小蓝屋”,开启他一天的志愿者工作:开窗通风、浇花、打考勤卡、当助教协助老师上课……件件事情都做得有条不紊。
“虽然有点枯燥,但这是我的工作,所以必须要把它做好。”这个眼下在大学二年级就读的男孩,是一名高功能孤独症患者(智力正常,存在孤独症谱系神经发育障碍),抚摸着眼前的一盆绿植,他很认真地告诉记者。
今年9月初,在闵行文化公园内,全市首家专为孤独症群体服务的援助中心——闵行区孤独症援助关爱中心“号上蓝屋”正式启用。时隔1个月有余,这里运行状况如何?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性发育障碍,孤独症群体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记者再次走进“小蓝屋”,近距离接触这些“星娃”,了解闵行孤独症专业援助体系的成长与发展。
免费培训课程
面向闵行户籍孤独症群体
“来,看看哪位同学坐姿最标准,老师会奖励他一张漂亮的小卡片……”早上9点,在“号上蓝屋”开设的线下礼仪课程班里,10余个孩子正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而作为老师的助教,天天也忙得不亦乐乎:为学生们发放奖品,教他们礼貌用语和练习与人沟通交流等。
闵行区孤独症援助关爱中心依托上海爱好儿童康复培训中心,为孤独症群体量身设置了不同的功能性康复、培训和研究区域。
记者了解到,面向闵行区户籍的孤独症群体,自9月起,“号上蓝屋”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9点到下午3点半,开设了免费专业康复课程,内容涵盖基础教育、生活技能、缝纫、园艺、陶艺、糕点制作等。关爱中心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目前已有13名孤独症孩子前来康复培训和学习,年龄最大的18岁。
“为了鼓励像天天这样一些高功能孤独症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也会邀请他们回来做助教志愿者,一方面是锻炼他们的社交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上海爱好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乐表示。
“帮助别人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尤其是帮助这些像我一样的孩子。协助老师上课,陪小伙伴们出操、烹饪,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天天对记者说。
志愿者助教工作任务表
社区化支持
让他们得到全生命周期援助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如何才能被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如何去寻求社区支持?记者了解到,这也是闵行区孤独症援助关爱中心目前正在研究和